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612 (第1/2页)
议国事并不打算让他回避。于是赵重熙便随昌隆帝等人一起进了御书房。此时已届年末,正是皇帝和满朝文武事务最繁忙的时节。昌隆帝和诸位重臣商议的也全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,但他每听完一位重臣的奏对,总要耐心询问赵重熙的意见。对于一名十六岁的少年郎来说,这样的场合是必然会紧张的。总担心自己的想法不够成熟,说出的话不合时宜。不仅让皇祖父失望,更让重臣们鄙夷。但赵重熙显然没有这样的顾虑。上一世他比这一世更早被皇祖父带在身边听重臣们议政,如同今日这样的情形不知遇到过多少次。所以他十分得体地回答了所有的问题,既不显得张扬,又不让人觉得幼稚。总之,是一个让昌隆帝十分欣慰,重臣们略带惊喜的皇位继承人该有的表现。重臣们离开后,昌隆帝敛住笑容看着赵重熙:“今日来寻朕,是为了你父王上书离京一事?”赵重熙躬身道:“是,孙儿昨晚在宫外留宿,今日一早回到东宫便听说了父王打算离京一事,所以来问一问皇祖父的意思。”昌隆帝端起茶抿了一口:“这本是你们东宫一家人都事儿,问不着朕,倒是你……”他似笑非笑地凝着长孙的眼睛:“你是怎么想的?”赵重熙道:“孙儿自然不希望一家人这么快又分离。”昌隆帝呵呵笑道:“是啊,连你们这些小辈儿都知道,咱们是亲人,好容易团聚在一起,为何又要主动求去?”赵重熙一撂衣摆跪下:“请皇祖父宽恕父王,他定是一时间想左了,待孙儿回去好生劝说一番……”昌隆帝冷声道:“有什么好劝的,牛不喝水强按头,他自己不愿意在朕跟前儿待,朕又何必挽留他?!”赵重熙道:“父王向来都是个恋旧的人,在密州住了十几年,对那里的人事物都非常熟悉了,乍一离开多少有些不适应。等他再适应一段时间,肯定不会再有求去的想法,请皇祖父再给他一次机会。”昌隆帝和所有的帝王一样,疑心病是非常重的。听长孙说起太子对密州的熟悉,他的手指蜷缩了一下。“好了,你起来吧,看在你这份孝心的面上,朕会仔细斟酌。”“谢皇祖父。”赵重熙磕了一个头,这才站起身来。昌隆帝把长子的事情抛到一边,挑眉:“昨儿出宫去见司徒六姑娘了?”赵重熙老老实实道:“就是去给她送些书。”“傻小子!”昌隆帝笑骂道:“司徒家虽然也算是书香门第,但人家姑娘又不是书呆子,你整日价只会送书,也不怕被司徒六姑娘嫌弃!”赵重熙嘿嘿笑道:“手里要不拿着几本书,司徒三爷不让进门。”昌隆帝噗哧笑道:“难怪朕御书房中的古籍孤本一日比一日少,原来全都被你拿去讨好岳父大人了!”赵重熙轻声辩驳道:“司徒六姑娘是真喜欢读书,昨儿送的孤本孙儿拿漏了一册,今儿她便随着孙儿进宫来取了。”昌隆帝眼泪都快笑出来了:“朕的重熙果然不傻,要不是故意拿漏那一册书,人家姑娘岂会跟着你进宫,又让你多得见半日!”赵重熙故作羞赧:“孙儿……”“司徒六姑娘呢?取了书便回去了?”“在陪我母妃说话呢。”<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