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R系列_2.初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2.初谈 (第1/2页)

    

2.初谈



    门已关闭,会议仍未开始。

    陈知敏约见对方公司的BD部门是想了解合作的可能性,就这么碰上李阳森。其实在医药行业里,能进BD部门的都是起步显赫的人,沟通技巧和谈判水平要高,任职资格苛刻,大多具有双学位和高学历。

    她不知道李阳森打磨到什么程度可以胜任这个岗位,但李家信任他从兽医专业脱胎换骨接手商业案子,那么他应该有所训练。

    陈知敏决定像他说的那样,试一试就知道,于是递上商业计划,让林绮在旁边负责案头笔记,开口:“这是我们公司拟的商业计划,你先看一看。我这边搜集到的信息是只要你们过了三期的临床试验,万古霉素如无意外会获批,在获批之前我想跟你们谈合作,跟我们正在研发的医疗器械申请复合专利,药植协同系统,你们提供新药物,我们推出新植入物。”

    她用一段话把来意表达清楚,接下来几分钟交给他阅读计划。

    李家的生物制药公司已经在香港上市一段时间,如有临床实验结果等重要事项的更新,按照规矩会给股民投资者和HKEX这样的交易所公开信息,兜售H股组合。因此,万古霉素的临床III期中期向公众披露了,她看到信息后觉得很好,与部门里的智囊团开完会觉得更好,万古霉素和AMR植入物的协同系统有商业潜力。

    李阳森低头翻文件,合作的主体非常清晰,一个应对AMR的植入物,关键词是抗菌素耐药性、钛和银离子纳米涂层、骨科。他读到关键词立刻想起陈知露,这是她毕业前一直在研究的课题,经过两年的时间,竟然走到跟李家谈合作的地步。

    他把文件轻置于桌,抬头说:“我们还没公开万古霉素是即用型的液体还是冻干型粉末,你们要做植入物的协同系统,冻干粉不适合,所以你们在赌吗。”

    一旁的林绮无解地握着笔,她也有着和李阳森同样的疑问,对方公司发布的新闻公告非常笼统表面,碍于商业机密没有披露药物的类型,就是向大家报备一下他们干的事情大概到什么地步、结果有突破性进展而已,从来没提过药物是什么剂型。

    陈知敏却基于他们多年的接触有把握,哑然而笑,望向他。

    李阳森见她笑得那么自如,很想问她为什么这样对他笑。在商业会议的几秒钟内,他迅速想过前段时间的辗转锻炼,如果不是被家里人按着成长,他现在看见她无法形容的、因工作表现的另一种漂亮会心神不定。

    隔着办公桌,她时远时近的香气像轻棉飞絮,淡淡飘过来。他们四目相对,眼睛的魅力来自宁静的互望,她的眼睛含着他的身影,他的眼睛是对她的探究。

    他始终比当年在英国要成熟,没有因此乱了阵脚,而是站在她的角度想,替她解答:“你分析公告后猜我们不做冻干型粉末,而且你跟医院接触得多,评估出我们的大致方向。”

    陈知敏点头,身体往前倾,“公告里写药物安全、剂量准确、cao作简便。凭最后四个字,我认为你们转向液体来申请专利,并且我们两家公司以前合作对接的医院有一半重合,我知道一部分护士不喜欢调配难溶解的粉状药。”

    旁边的林绮突然笑一声,明白了,万古霉素是糖肽类抗生素,在水和生理盐水中都有点难溶,必须按流程配备专用的注射用水稀释。护士调完药,打入病人静脉,那么输注的药物溶液必须清澈,不能含颗粒,否则阻塞病人血管。对护士和病人来说,液体给药方式能省心省事,是医疗市场的突破口。

    同样的道理,李阳森作为医学生熟记在心,他现在处理商业方面,会为了利益往市场考虑。

    从计划来看,陈家的植入物才刚刚过了PoC的阶段,距离获批上市还有很长一段路,这对准备投放市场的李家来说不是捆绑的好时机,但他好歹是兽医出身,经历过病患生死和临床实战,觉得捆绑后的药效会倍增,对治病有益。

    落地玻璃反照淡淡的金光,办公桌摆着给来客的两杯温水和一份摊开的文件。

    李阳森重新翻阅文件,发现这份商业计划透露的PoC数据很少,却大量列举其他药植协同的成功案例试图说服合作,问道:“既然你们刚完成一个验证阶段,能不能展开说一下。”

    这部分由林绮来讲述,公司的研发团队验证了核心机制、机械稳定性,以及长期植入后的组织相容性。目前结果稳定,下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